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» 信息发布

限塑令实施10年塑料袋人均月耗16个 近半上海市民认为效果不佳

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 2018年1月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。”劳动报记者从上海市质量协会获悉,其针对上海市民、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的《上海市“限塑令”现状评价》显示,48.6%受访者认为“限塑令”实施效果不理想,近九成市民人均每月要消耗5个以上的塑料袋,而44%塑料袋仍源于免费途径。

48.6%认为“限塑令”不理想

在“限塑令”实行10周年之际,上海市质协发布了《上海市“限塑令”现状评价》调查报告。调查发现,上海市民对于“限塑令”实施效果的评价较低,仅有11.9%的受访者认为效果“还好”或“非常好”,39.5%认为效果“一般”,而高达48.6%的市民认为实施效果“不好”甚至“非常不好”。

“限塑令”效果欠佳,原因是多样的。根据调查,53.9%的市民认为实施效果不好,是由于民众环保意识不强。另外,分别有50.7%的市民和44.7%的市民认为,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替代环保购物袋和政府监管不到位。

“限塑令”效果不佳,最直观的便是市民使用塑料袋的比例居高不下。调查显示,只有25.1%的市民会在超市购物时,使用自己带的购物袋,而仅有10.7%的市民在集贸市场购物是使用自己带的购物袋。

从每月的使用量来看,塑料袋的消耗量依然巨大。调查显示,87.4%的市民人均每月消耗5个以上塑料袋。其中,48.7%的受访市民人均每月消耗20个以上塑料袋。

44%的塑料袋来源于免费途径

报告显示,菜市场是塑料袋提供的主要来源,且其中44%的塑料袋属于免费提供。尤其需要指出,菜场提供的塑料袋大多为国家明令禁止的禁用塑料袋。

寻根溯源,调查发现,仍有不少企业在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。2016年,上海质协曾派访问员以客户方式,询问了19家塑料袋生产厂家,其中18家可以生产禁用的超薄塑料购物袋。彼时,只有一家企业明确表示不能生产,理由为“监管部门查得比较严”。

2017年,上海质协再次回访了这19家企业,仍有14家企业表示可以生产禁用的超薄塑料袋。某企业表示,自家虽然不做了,但可以帮忙介绍给朋友去做。报告分析表示,市场需求量大、标准存在漏洞、监管不严是导致实施效果“打折扣”的三大原因。

85.1%市民支持全面“禁塑”

上海市质协介绍,虽然调查显示,实施效果并不理想,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市民对“限塑令”本身还是十分认可。89.3%的市民认为“限塑令”很有必要,87.9%的市民愿意接受政府加大“限塑令”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力度,甚至有85.1%的市民支持上海实施全面禁塑。

上海市质协建议,在提高市民“限塑”的行动力上,可以向国外“取经”,如德国对各种材质塑料购物袋都要求收费,美国顾客自带购物袋可抵税,英国则用有奖积分来激励,日本自备袋子购物打折。

此外,在扶持购物袋替代品生产方面,多家受访企业中坦言,生产环保易降解的新型塑料购物袋,但销量并不是很好。因此,国家应加大对生产环保塑料购物袋的企业的扶持力度,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技术支持,帮助建立和完善环保购物袋市场环境。

转载自2018年1月18日“新民网”

本中心网站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