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硬件皆已到位 上海182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大多启用
抗击新冠肺炎期间,上海社区网底筑牢“防疫墙”。3月下旬,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宣布:在全市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,再增加建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。历经大半个月,大多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已启用,昨天,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单独通道、隔离休息室、轮值医生护士……软硬件皆已到位。作为全市发热监测体系的“兜底”,未来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成为向居民传递公共卫生理念最深入的“触角”。
诊室虽小基础设施俱全
10时,记者来到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远远便看到中心外的空地上,搭起了迷彩帐篷。“今天是带小朋友来打疫苗对伐?先测个体温,有没有出过上海,去过境外?随申码也请出示一下。”两名身穿防护服的护士正在预检,“这里,其实是我们发热哨点的第一关。”3月底收到通知后,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,各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。3月30日,原本用于工勤人员休息区和仓库的裙房里,发热哨点诊室正式运行了。
跟着指示牌,记者穿过正在施工的二期发热哨点诊室。据介绍,这里正在加紧装修,预计月底前投入使用,比起略显简陋的一期发热哨点诊室,它清晰地划分了清洁区、缓冲区、半污染区、污染区和隔离区,未来将更好满足常态化需求。
诊室门口,小台子上放着二氧化氯消毒液、免洗消毒液,墙上张贴着洗手七步法的告示,还有黄黑两色的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箱。诊间虽小,但基础设施一应俱全,紫外线消毒记录、就诊转诊登记本、发热病人转运三联单等文件也已准备到位。中心同步更新就诊须知:若患者在预检处测量的体温超过37.3℃,直接引导至中心哨点诊室,由当班医生详细问诊、流行病学调查,若发热,转诊其就近指定发热门诊就诊,电话通知区疾控由当班医生陪同患者转院,并做好后期就诊信息核实确认。离天山居民最近的区内定点发热门诊是天山中医医院,步行五六分钟即可到达。
全科医师严把第一道关
辐射6.78万常住人口的老西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哨点诊室原本是“爱心小屋”,疫情期间改成“呼吸道专病门诊”,3月中下旬,正式改建成发热哨点诊室,同时配上紫外线消毒顶灯。3月30日,哨点诊室正式启用,“中心10余名呼吸专长全科医师实行轮值,严把第一道关卡。”
哨点诊室建设好,流程至关重要,尽管迄今为止社区尚无发热患者前来问诊,有备无患的演练已进行几次。一旦患者发热在中心前台就会被指引,来到哨点诊室,如有接触史则就地隔离,后续检查付费等环节由志愿者辅助操作,同时联系区级疾控部门,转至定点发热门诊。中心副主任张文婷介绍,目前启用的哨点诊室是临时点,接下来,中心还将单独开辟一块空间,进一步完善发热哨点诊室。
传递公共卫生细节与理念
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,目前182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大部分已经建成,多个郊区发热哨点诊室同样建设完毕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来说,发热哨点诊室非但是监测网络布点,更是向社区居民传递公共卫生理念的“触角”。
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毕芳芳告诉记者,自抗击非典后,全市布点大量发热门诊,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,“这一次,触角更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健康大网‘网眼’变得更密,我们与社区居民距离更近,希望从每一处细节中将公共卫生的理念传递给大众。”接下来,社区也将以家庭医生为起点,让更多市民真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、公共卫生健康理念,进一步实现“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”,筑牢社区防控网络。
采访中,社区管理者也建议:目前,哨点诊室硬件建设标准,受到现有场地、人员、设备等制约,各家只能因地制宜,后续更为细则的指导意见还应跟上。此外,除了筛查出发热患者外,怎样承担最为基础的诊疗服务?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,如何将哨点诊室的体温测量、流调筛查等环节前置,同时与现有预检相对隔离,一系列实际操作还需摸索,以期真正公共卫生的网底兜得更密、更实。